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心新闻

【媒体看西京】西京消化病医院5名“换肠人”共庆新生“换肠人”的生命奇迹

发布时间:2014-7-3   被阅览数:2847 次   来源: 西京医院宣传科
 新华网陕西频道6月27日电(记者杨一苗)身高1.8米,体重只有35公斤的“骷髅人”、小肠全部坏死的“无肠”少女……当记者见到这些曾经挣扎在死亡线上的重症患者时,他们已经恢复得与正常人无异。
    记者采访了解到,我国小肠移植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父亲“切肠”救儿子
    1999年3月,17岁的杨锋因肠梗阻、肠坏死、小肠大部分切除术后辗转到西京医院。当时身高1.83米的杨锋由于严重营养不良,体重只有35公斤,生命岌岌可危。当时有医生提出,能否从与患者有血缘关系的亲属身上取活体小肠,通过移植来挽救他的生命?
    这是一个非常大胆的方案。当时世界上仅有数例有关活体小肠移植的零星报道,而且在几个欧美发达国家,国内还没有做过如此高难度、高风险的移植手术。
    杨锋来自河南省偏僻农村的一个贫困家庭,当杨锋的父亲听说从体内切下近2米的小肠就可能救活儿子,他没有丝毫犹豫。当年5月20日,杨锋父子终于被推进了手术室,医院组织60多名专家及医护人员,切取杨锋父亲杨润生1.8米的肠子,经灌洗后与杨锋的血管及肠管接合。10个小时后,国内首例活体小肠移植手术正式诞生。
术后虽然出现了排斥反应和感染等并发症,但是都被成功地解决了。如今,杨锋接受移植手术已超过15年,他能吃能喝还娶了媳妇。手术后,杨锋的父亲身体也恢复顺利,不到一周就出院了,至今身体健康。
无肠”女孩获新生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院长樊代明告诉记者,在器官移植领域,血型不合的移植可能引起超急性排斥反应,被称为移植的“禁区”。但通过专家进行的抗排斥反应治疗,这家医院成功为一名“无肠”少女实施了小肠移植手术。
    2011年,16岁的张岩在学校晚自习时因剧烈腹痛休克,经检查发现这个女孩的小肠全部坏死,并且多个部位穿孔,腹腔里积了4000多毫升的脓液。进行小肠移植是最有可能救活她的办法。
    具有血缘关系的亲属是小肠移植最为理想的供肠来源,令人失望的是,张岩的父母和两个姐姐无一人和她血型匹配。在等待血型相合的小肠期间,张岩因为没有小肠,消化道不连续,晚上睡觉时消化液被误吸到肺里面,引发严重的肺部反复感染,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实施亲属间血型不合的小肠移植成为唯一的选择。
    西京消化病医院赵青川副院长说,近40年来,全球完成的2100例小肠移植中仅有4例是血型不合的小肠移植,况且移植效果不理想。当时在国内尚无人开展血型不合的小肠移植。为此,移植团队查阅了大量文献,并进行了多次动物实验。
2012年8月12日,专家切取张岩父亲1.6米的肠子,顺利完成了移植手术。术后张岩发生了排斥反应、感染和出血等一系列并发症,但经过治疗这位坚强乐观的小姑娘挺过来了。目前,这个女孩已经像正常人一样生活,移植肠功能良好。
攻克医学难关
    目前,世界已进行了超过百万例的肾移植手术、超过20万例的肝移植手术,但小肠移植只进行了2000多例。在器官移植领域,小肠移植是难度最大、患者存活率最低的移植手术。
    小肠是人体消化和吸收营养的最主要场所,全长5-6米。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成份主要靠小肠内壁的绒毛来吸收,食物经过在小肠内的消化作用,被分解成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然后营养物质再被吸收进入血液,以供人体生长所需。同时小肠含有丰富的淋巴组织,是人体抵御外界微生物入侵的重要屏障之一。
    据西京消化病医院消化二科主任吴国生介绍,对于那些患有小肠功能障碍的患者,轻者出现营养不良、感染等问题,严重时可危及病人生命。上世纪60年代末,医学界开始了临床小肠移植的科学探索,但由于小肠含有丰富的淋巴组织,小肠移植后会出现剧烈的排斥反应,常常伴有严重感染,处理不当可发生严重后果,甚至死亡。因此,较之其它器官移植,小肠移植发展缓慢。
    上世纪90年代,南京军区总医院实施了国内首例尸体供肠小肠移植。随后我国建立了多个小肠移植中心开展小肠移植手术。但严重的移植排斥反应威胁着这些术后患者的生命。据了解,目前西京消化病医院已经成功实施了亚洲首例血型不合亲缘性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术、亚洲首例同卵双生活体小肠移植术、国内首例胰十二指肠切除自体小肠移植等手术。新的治疗方案、手术方式及耐受方案将在不断探索中为越来越多的患者带来康复希望。
来源:新华社 2014-6-27
http://www.sn.xinhuanet.com/2014-06/27/c_1111349251_3.htm
 
 
国内首例“换肠人”已健康生活15年
    华商报讯(记者 段晓宁)15年前,西京医院成功实施了国内首例活体小肠移植手术,将父亲1.8米长的肠子移植到17岁的儿子杨锋体内。15年后的今天,杨锋已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成为目前世界上存活时间最长的“换肠人”之一。
    1999年3月,17岁的杨锋因肠梗阻、肠坏死,到西京医院求医。当时身高1.83米的杨锋体重仅35公斤,生命岌岌可危。时任西京医院消化外科主任医师吴国生提出,能否施行有血缘关系的亲属间活体小肠移植挽救患者的生命?当时世界上仅有6例有关活体小肠移植的零星报道,国内还从没做过人体的活体小肠移植手术。
    同年5月20日,杨锋父子被推进手术室,60多名专家及医护人员,切取杨锋父亲杨润生1.8米的肠子,经灌洗后与杨锋的血管及肠管接合。10个小时后,国内首例活体小肠移植手术成功。
“我现在生活得很幸福。”昨日,华商报记者在西京医院见到杨锋,手术目前已超过15年,他能吃能喝还娶了媳妇,生活和常人无异,成为世界上目前存活时间最长的“换肠人”,而为他捐肠的父亲身体也很硬朗。
来源:华商报 2014-6-27 11版
http://news.qq.com/a/20140627/004864.htm
 
 
中国首例换肠人存活逾15年 军医屡创生命奇迹
    西安6月26日电 (记者 冽玮)作为中国首例换肠人,39岁的杨峰26日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病院庆贺术后“十五岁”生日。与其情况类似的还有4人,包括亚洲首例血型不合亲缘性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术、亚洲首例同卵双生活体小肠移植术等患者。
1999年,河南省三门峡市农民杨峰肠梗阻坏死,在当地接受小肠切除术后,只剩下40厘米小肠,不足正常人的十分之一,1.83米的他当时体重仅有35公斤。当年5月,经过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胃肠外科等23个学科协作、60余名专家联手,从杨峰父亲杨润生身上取下了150厘米的小肠,移植到杨峰体内,创造了中国首例活体小肠移植手术。
15年后的今天,杨锋已过上了与正常人一样的生活,还娶了媳妇,成为目前世界上存活时间最长的“换肠人”之一。
  据了解,在所有大器官移植中,小肠移植因受到强烈的免疫排斥反应和严重感染的威胁,是成功率最低的器官移植之一,目前世界上仅有少数国家开展。
  统计资料显示,近30年来,,中国8个移植中心共完成小肠移植27例,其中西京医院完成7例,位居第二,其中有4例存活,存活率超过66%。
  中国工程院院士、西京医院消化病院院长樊代明介绍,西京医院的小肠移植工作起步于1999年,是中国最早开展小肠移植的单位之一,也是少数几家开展活体小肠移植的单位。截至目前,西京医院还成功开展了亚洲首例血型不合亲缘性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术、亚洲首例同卵双生活体小肠移植术、国内首例胰十二指肠切除自体小肠移植、世界第二例肝脾动静脉重建自体小肠移植手术……在小肠移植领域屡创辉煌,频频创造生命的奇迹。
  记者在现场采访时看到,身材娇小的女孩张岩,来自甘肃省会宁县,是世界第5例血型不合的小肠移植患者,也是目前世界第一例的血型不合活体小肠移植患者,她的手术成功宣告了一个医学奇迹的诞生,她的健康存活有望成为新的世界纪录。
  徐芳(化名)是西安人,十几年前丈夫因病双目失明,她走街串巷,为附近居民送煤气罐,苦苦支撑这个贫寒的家。2013年,她的大部分小肠和一大半结肠因坏死而切除。手术后徐芳的小肠只剩下了14厘米,靠输液维持生命。西京医院在得知她有个双胞胎姐姐后,为其做了小肠移植。
  2013年5月4日,亚洲首例、世界第五例同卵双生姐妹活体小肠移植在西京医院诞生。术后2年多来,徐芳没有服用任何免疫药物,生活起居,一如常人。
  26岁的小泰(化名)出生未几患上肠梗阻,多年一直吃不下饭,170厘米的身高,体重只有50斤,形同“骷髅”。2013年6月,小泰辗转来到西安,求助于移植团队。经分析,专家认为小泰的问题主要是广泛的肠粘连、肠梗阻,可能还有其它先天性因素。吴国生教授为其主刀切除了多段不好的小肠,并进行了“小肠延长手术”。目前,小泰的体重已达120斤,
据了解,西京医院已成立小肠移植中心,以科研带动临床工作,办成全国最大的小肠移植临床和科研基地。排斥反应率高是小肠移植面临的国际性难题,吴国生教授率领的团队将在先前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探索新的治疗策略,包括新型手术方式的应用,免疫耐受方案的研究等,力争在小肠移植领域走在世界前例。
来源:中新社 2014-6-26
 
 
换肠人西京医院庆新生小肠移植世界存活最长纪录被刷新
    本报讯(记者于京玄)鲜花、蛋糕、掌声,32岁的杨锋昨日在西京医院度过了他的第15个宝贵的“生日”。1999年5月,他在西京医院接受了国内首例活体小肠移植手术。如今,重生的杨锋不但有了工作,能自食其力,还成了家,更成为目前世界上存活时间最长的“换肠人”。
   1999年,杨锋因肠梗阻、肠坏死、小肠大部分切除术后辗转来到西京医院。当时身高1.83米的杨锋,由于严重营养不良,体重只有35公斤,生命岌岌可危。西京医院胃肠科专家先后讨论了几十次,制定了十几个手术方案,将其父亲杨润生1.8米的肠子移植到他体内。
   与杨锋一起庆祝新生的,还有几位病友,他们无一例外创下了许多亚洲首例和世界首例。2011年的“无肠女”张岩,小肠全部坏死,在西京医院,移植了其父亲1.6米的肠子。目前已经是做完手术后第22个月,最新的化验结果显示,张岩的移植肠功能良好,无排斥反应的征象。她也是目前世界第一例的血型不合活体小肠移植患者;2013年5月4日,亚洲首例、世界第五例同卵双生姐妹活体小肠移植在西京医院诞生,42岁的徐芳靠双胞胎姐姐的小肠获得新生;2013年6月,来自浙江的小泰在西京医院接受“小肠延长手术”,身高1米7的他原先体重只有50斤,现在已经长到120斤……
   西京医院消化病院副院长赵青川还透露,西京医院成立了小肠移植中心,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小肠移植临床和科研基地,正在攻克排斥反应率高的国际性难题。
来源:西安日报 2014-6-27 4版
 
 
15年前“换肠”小伙“现在生活得很幸福”
    几位成功移植过小肠的患者共庆获得新生,左二为杨锋记者 张宇明 摄
    他是目前世界上存活时间最长的“换肠人”
    本报讯 15年前,西京医院为17岁的河南少年杨锋,成功实施了国内首例活体小肠移植手术。父亲1.8米的肠子移植给儿子,使他重获新生。15年后的今天,杨锋已经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并且成为目前世界上存活时间最长的“换肠人”。
    1999年3月,杨锋因肠梗阻、肠坏死、小肠大部分切除术后辗转来到西京医院。当时身高1.83米的杨锋,由于严重营养不良,体重只有35公斤,生命岌岌可危。目前任西京医院消化外科主任医师吴国生提出,能否施行有血缘关系的亲属间活体小肠移植挽救患者的生命?当时世界上仅有6例有关活体小肠移植的零星报道,国际上也只有欧美发达国家少数几个有着丰富器官移植经验的移植中心开展此类高难度、高风险的移植手术,国内还没有做过人体的活体小肠移植手术。
    不少人开始质疑,活体器官移植的供者是健康人,不要出现儿子还没有治好,父亲又变成短肠的情况。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供者的安全?面对诸多挑战,需要年轻的胃肠外科医生做出回答。杨锋的父亲听到这个消息时,没有丝毫犹豫。西京医院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先后讨论了几十次,制定了十几个手术方案,并组织了多次动物实验模拟临床可能出现的情况。
    1999年5月20日,杨锋父子终于被推进了手术室,医院组织60多名专家及医护人员,切取杨锋父亲1.8米的肠子,经灌洗后与杨锋的血管及肠管接合。10个小时后,国内首例活体小肠移植手术正式诞生。令人欣喜的是,术后虽然也出现了排斥反应和感染等并发症,但最终被成功解决。
    “我现在生活得很幸福。”昨日记者在西京医院再次见到杨锋,手术目前已经超过15年,他能吃能喝还娶了媳妇,生活和常人无异,成为世界上目前存活时间最长的“换肠人”,而为他捐肠的父亲,身体也很硬朗。
  在杨锋之后,西京医院还成功开展了亚洲首例血型不合亲缘性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术、亚洲首例同卵双生活体小肠移植术、国内首例胰十二指肠切除自体小肠移植、世界第二例肝脾动静脉重建自体小肠移植手术……在小肠移植领域屡创生命奇迹。昨日西京医院举行了个大的庆生会,除了杨锋和他的家人,还有其他四位不同类型小肠移植的患者,和家人一起欢聚一堂,切蛋糕、唱生日歌,共庆属于他们的新生。
    延伸阅读
    “无肠女”重生
    世界第一例的血型不合活体小肠移植
    16岁的小姑娘是甘肃省会宁县人,2011年经检查发现小肠全部坏死,并且多个部位穿孔,腹腔里积满了4000多毫升的污浊脓液。术中因为消化道坏死范围过大不能将消化道重新连接,只能通过放置在胃内的引流管将消化液引流出来。手术虽获成功,但她却成了名副其实的“无肠”女孩。随后,医院组织专家反复论证,决定为她做小肠移植手术。
    2012年8月12日,张岩父女被推进了手术室,专家们切取张岩父亲1.6米的肠子,顺利完成了移植手术。正如术前预料到的,术后发生了一系列并发症,包括排斥反应、感染和出血等,但这位坚强乐观的小姑娘最终挺了过来。目前她和正常人一样吃饭、游戏、生活。张岩是世界第5例血型不合的小肠移植患者,也是目前世界第一例的血型不合活体小肠移植患者,她的手术成功宣告了一个医学奇迹的诞生,她的健康存活有望成为新的世界纪录。
    双生姐妹花绽放新生
    亚洲首例同卵双生姐妹活体小肠移植
    在人群中两个个体之间具有完全相同的白血病抗原的组织配型几乎是不存在的,但同卵双生除外。同卵双生之间的移植不需要终生服用免疫药物,是治疗效果最好的移植类型。
    西安市民徐芳(化名),2013年初的一天,突然出现剧烈腹痛不适,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经检查发现大部分小肠和一大半结肠坏死。术后徐芳的小肠只剩下了14厘米,每天只能靠输液勉强维持。由于长期注射营养液可能带来感染、肝功能损伤、血栓等并发症,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小肠移植。2013年5月4日,亚洲首例、世界第五例同卵双生姐妹活体小肠移植在西京医院诞生。术后2年多来,徐芳没有服用任何免疫药物,过着健康、幸福的生活。
    “骷髅人”成功变形
    “小肠延长手术
     一般而言,小肠长度不足1米会出现营养吸收方面的问题,不足50厘米需要终生依赖静脉输液生活或考虑小肠移植。能否使得不足的小肠“整形”变长,从而避免终生输液或避免复杂的小肠移植呢?
    26岁的浙江人小泰(化名)出生不久便患上肠梗阻,多年一直吃不下饭,170厘米的身高,体重只有50斤,形同“骷髅”。2013年6月,小泰辗转来到西京医院就诊。经分析,专家认为小泰的问题主要是广泛的肠粘连、肠梗阻,可能还有其它先天性因素。西京医院为切除了多段不好的小肠,并进行了“小肠延长手术”。术后近一年时间,小泰的体重已经达到120斤,饮食起居完全和正常人一样。
    相关新闻
    西京医院:7例小肠移植
    创6项亚洲第一
    本报讯 在大器官移植领域,小肠移植手术难度大、风险高,被称作器官移植领域的制高点。目前全世界开展小肠移植手术仅有2500余例。西京医院的小肠移植工作起步于1999年,是国内最早开展小肠移植的单位之一,也是少数几家开展活体小肠移植的单位。
    近三十年来我国8个移植中心共完成小肠移植27例,其中西京医院完成7例,位居第二,其中有四例存活,存活率超过66%。目前西京医院已经取得六项亚洲第一。第一例活体供体的小肠移植;第一例同卵双胞胎供受体小肠移植;第一例血型不合的移植;第一例自体小肠移植;第一例非亲缘性活体小肠移植;亚洲存在时间最长的活体小肠移植。
来源:西安晚报 2014-6-27 头版
 
国内首例换肠人杨锋“重生”15岁了
    6月26日,专家、护士点燃生日蛋糕与几位小肠移植患者一起切蛋糕,庆祝他们的重生。当日,本报曾经多次报道过的“换肠人”杨锋(右一)迎来了自己换肠之后“15岁的生日”。1999年5月20日,四医大西京消化病医院对17岁的杨锋实施了国内首例活体小肠移植手术,专家们成功地将其父1.8米的肠子移植到儿子杨锋体内。15年后,杨锋已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成为目前世界上存活时间最长的“换肠人”之一。
本报记者 刘强杨武
来源:陕西日报 2014-6-27 2版
http://esb.sxdaily.com.cn/shtml/sxrb/20140627/236999.shtml
 
5名“换肠人”西安庆新生
    生日蜡烛点起来,昨日上午10时,国内首位“换肠人”杨锋、重生的“无肠女”张岩、同卵双生移植的徐芳、“骷髅人”小泰、自体移植的姜珊颤抖地拿起蛋糕,和西京医院医护人员欢庆新生命。其中,备受各界关注的国内首位“换肠人”杨锋,术后存活15年成为亚洲第一位换肠成功存活时间最长的人。
    奇迹存活15年成亚洲第一人
    杨锋是患者中的“名人”,做完换肠手术至今已经15年,成为亚洲存活时间最长的第一“换肠人”。1999年,河南偏远农村的少年杨锋,因肠子疾病被折磨的只有35公斤,“1米8几的大个子,瘦得让人看着心疼。”杨锋的父亲说。后在西京医院的全力诊治下,决定实施活体小肠移植。经过多次手术讨论、方案制定,同年5月,杨锋接受了国内首例活体小肠移植术,并取得成功。
    如今,国内首位“换肠人”杨锋接受移植手术超过15年,已经像正常人一样吃喝、上班,也成了家。
    愿望19岁“无肠女”想圆大学梦
    上大学对19岁的张岩来说,是获得新生后最大的愿望。2011年,年仅16岁的甘肃女孩张岩正在上晚自习,因腹部疼痛告别校园生活。来到西京医院后,张岩的小肠已经全部坏死,且多个部位穿孔,腹腔里积满了4000多毫升的污浊脓液,生命危在旦夕。为救这个花季少女,西京医院对其进行了手术,保住了命,但她却成了“无肠女”。为了让孩子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只能进行移植手术,但因血型不合,给手术带来困难。经过周密的术前准备,张岩成为目前世界第一例血型不合活体小肠移植患者。
    “我同班的同学现在都上大一了,我英语平时都能考100以上,现在就想等病好了,回学校努力考上大学。”张岩憧憬着未来。
    危害小肠出问题可危及生命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消化外科主任医师吴国生表示,小肠全长5-6米,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成分,通过小肠吸收、消化后,营养物质进入血液。小肠功能障碍可造成营养物质的吸收不足和肠屏障功能的损害,轻者出现营养不良、感染等问题,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提醒饱食后剧烈运动易肠扭转
    吴国生表示,患有长期腹泻的市民要多注意饮食问题,特别是消化功能减退的老年人,一定要慎吃柿子饼或者柿子,以防引起肠粘连、肠梗阻等疾病。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教授王为忠表示,为了肠道健康,除了健康饮食和卫生外,应适当加强体育锻炼,但需要注意的是,饱食过后不可立即进行剧烈运动,以免造成肠扭转。
来源:三秦都市报 2014-6-27 16版
 
 
儿用父肠生活15年跻身世界存活最久“换肠人”
    阳光讯 (记者熊玺)身高1.83米的杨锋,15年前生命垂危的他换上了父亲的小肠。15年过去了,他跻身成为世界存活时间最长的“换肠人”。
杨锋:我想继续活下去
    杨锋,因为小肠坏死已经危及到了他的生命,父亲便带着他来到第四军医大学消化病医院。经过专家会诊决定,从他父亲的体内切下1.8米的小肠移植给儿子杨锋。杨锋告诉记者:“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继续活下去。”
    张岩:我想上大学
    2011年正在就读高一的张岩被当地医院确诊为肠坏死,来到西京医院后,张岩的小肠已经全部坏死腹腔里,生命危在旦夕。医院对其进行了手术,张岩换上了父亲1.6米的肠子。昨日,张岩告诉记者:“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能上大学。”
来源:阳光报 2014-6-27 4版
 
 
 
 
来源:陕西电视台都市快报 2014-6-26
http://www.snrtv.com/content/2014-06/27/content_11303712.htm#
 
 
 
来源:陕西电视台第一新闻 2014-6-26

特色医疗

专家团队

知识园地

移植需知

微信二维码

咨询电话:

15921013502 (刘医生)

13679291684 (杨医生)

ICP备案信息:陕ICP备080046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