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心新闻

24岁小伙将1.8米小肠移植给妻子(图)

发布时间:2013-1-8   被阅览数:2064 次   来源: 小肠移植网


张兵(化名)为妻子整理帽子,希望在镜头面前妻子是最美丽的 本报记者 赵雄韬 摄

      年仅24岁的妻子,因为小肠大面积坏死切除,只剩下13厘米小肠,不足正常人的1/30,吃不下饭,吸收不了营养,一天天瘦弱下去,同龄的丈夫不忍爱妻受苦,捐出自己的小肠。日前,这起国内首例夫妻间、首例非亲缘性部分活体小肠移植在西京医院成功进行。

一次手术后妻子小肠剩13厘米

      昨日,已是家住河北邯郸的李芳(化名)小肠移植手术三周后。她戴着口罩,丈夫张兵(化名)紧紧挽着她的手,目光中充满爱怜和关切,不时用手试试妻子头部的温度。

      1月的一天夜里,怀孕的李芳突然肚子剧痛,被医院诊断为小肠绝大部分坏死,腹内的胎儿窒息夭折,医院立即对李芳实施了剖腹产和小肠切除手术。术后,李芳的小肠只剩下了13厘米,而正常人的小肠一般在4米至6米,13厘米的小肠不足正常人的1/30,只能靠注射营养液来维持生命。眼看着妻子吃不了饭,吸收不了营养,也难以排便,体重从原来的100多斤减到80斤,张兵着急得四处求医,偶然在网上看到了西京医院曾经实施国内首例部分活体小肠移植的消息,便和西京医院消化外科吴国生教授取得了联系,并带着妻子从河北赶到西安。

岳母身体条件不适合做供体

      经过检查,吴国生教授告诉张兵,李芳已处于高危期,必须尽快进行小肠移植。尽管术后李芳就有生的希望,但面对不菲的治疗费用,全家人陷入了痛苦之中。为了帮助这个遭受苦难的家庭,西京医院决定先进行小肠移植手术。通常亲人间小肠移植由于免疫排斥反应小,最适合做供体。但李芳的母亲患有肝炎,不适合做供体。
      
      知道这个消息后,张兵主动提出要为妻子移植小肠,但李芳和母亲坚决不同意。“他才24岁,如果移植后对身体不好可怎么办?”尽管结婚才两年,婚后感情也很好,孩子也已经1岁半了,但李芳还是没有想到丈夫如此情深意重,居然要移植小肠给自己,而岳母也不愿意因为救女儿让女婿身体受损。但最后在张兵的苦苦坚持下,手术终于开始了。


移植手术长9小时50人参与

      5月5日,西京医院20个科室协作,五十多名专家教授及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对夫妻二人同时实施手术。手术分为三组,一组实施供体小肠切除,一组实施受体移植,一组实施灌洗。整个手术过程先切取丈夫张兵的180厘米小肠,经灌洗后分别与妻子李芳的血管及肠管吻合……9个小时的紧张手术,医学专家们成功地将张兵180厘米小肠,移植到妻子的体内。
为了减少排斥反应,专家团队去除了李芳小肠肠系膜淋巴结,并实施脾切除,还使用了国际最先进的免疫制剂。经过术后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术后第六天,李芳开始进食,并可以下床活动。12天后停止了肠外营养,可以完全依靠饮食维持身体的营养需要了。经过术后多日的严密观察,目前移植小肠已经健康成活,并且恢复了吸收消化功能。

小肠太短食物就没吸收通道

      吴国生教授说,小肠作为一个重要的消化道,主要作用是吸收养分及运送食物。小肠太短,食物就没有了运送和吸收的通道。只要有1米多健康的小肠,就能维持人体正常需要,因此,虽然将部分小肠移植给了妻子,除了初期有些腹泻外,张兵现在身体很健康,也不需要服药,而李芳出院后还需要长期服药并密切观察。
      在大器官移植中,小肠移植因受到强烈的免疫排斥反应和严重感染的威胁,是成功率最低的器官移植之一,世界上仅有少数国家开展。特别是活体小肠移植,手术难度大、要求高,被称作器官移植领域的制高点。迄今为止,西京医院先后进行了3例部分活体小肠移植手术,前两例均为父子间移植,首例距今已13年。

特色医疗

专家团队

知识园地

移植需知

微信二维码

咨询电话:

15921013502 (刘医生)

13679291684 (杨医生)

ICP备案信息:陕ICP备08004617号